數據
醫務/研究
醫藥
疾病資料
病源研究
病毒傳播
心理/輔導
數據
醫務當局
治療法/葯物
中醫藥
變種冠狀病毒
來源動物
潛伏期/隔離
心理
Simplified_Chinese
專題報導
大學研究
死亡
病毒測試
非變種冠狀病毒
淘大事件/暴發
病者體內
輔導熱線
首站 Main Site
近況
研究機構
1: Ribavirin
疾病資料
副黏液病毒科
超級傳播者
其他傳播
醫護群英錄
PhilipYim Ezine
經濟影響
醫護網頁
2: IgM, Kaletra
預防方法
衣原体
母嬰傳染
國際傳播/疫潮
簡介
教育
3: 血清/中葯
醫學文章
其他可能性
歷史/責任
防炎政策

Updated on June 7, 2003 更新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典型肺炎 與 非典型肺炎 的比較/分辨

大綱:

  1. 分辨
  2. 其他類似的病區別
  3. 發燒
  4. SARS, 非典型肺炎 與 典型肺炎 比較表
  5. SARS, 非典型肺炎 與 典型肺炎 詳細比較表

分辨:

  1. CDC: Updated Interim U.S. Case Definition 5/6/2003
  2. WHO: Case Defini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3. 北京不理世衛批評堅持薩斯診斷標準 18/5
  4. 病人證實非死於SARS待更正
  5. 前線醫生﹕一成個案斷症難
  6. 香港至少21名病人錯斷為SARS, 其中一人不治
  7. 楊永強:兩成個案疑非「 沙 士 」(蘋) 8/5
  8. 病人證實非死於SARS待更正
  9. “非典”症四種表現(forum)
  10. 隱形病徵長者嘔吐護士中招
  11. 中國修訂薩斯患者診斷標准
  12. 懷疑SARS尼籍童要改死因
  13. SARS無確定病例 請民眾認清定義 26/4
  14. Identifica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Canada

其他類似的病區別

  1. 港府向粵了解甲型流感情況
  2. 深圳流感潮病徵似非典 (蘋)
  3. 過氧乙酸過敏症狀類似非典 使用時要小心 (簡)
  4. 比較典型肺炎與非典型肺炎的差異 (2) (3)
  5. SARS Symptom Comparison
  6. 市民對登革熱的認識調查結果公布 1/5
  7. 登革熱增2.7倍 病徵似SARS
  8. 流感與「非典」之區別

發燒

  1. 台憂心或有無症狀肺炎病人
  2. 並非所有薩斯患者最初都發燒
  3. 專家指有SARS病人不發燒
  4. 專家指剛服退燒藥無法測SARS病情或有漏網之魚


Identifica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Canada. (source) 10/4 (10th April, 2003) (Full Text in PDF)

Related articles

Backgrou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 condition of unknown cause that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 in patients in Asia,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initial epidemiologic findings, clinical description, and diagnostic findings that fo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SARS in Canada.

Methods: SARS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Canada in early March 2003. We collected epidemiologic,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data from each of the first 10 cases prospectively as they were identified. Specimens from all cases were sent to local, provinci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aboratories for studies to identify an etiologic ag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24 to 78 years old; 60 percent were men. Transmission occurred only after close contact.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s were

  1. fever (in 100 percent of cases) and
  2. malaise (in 70 percent),
  3. followed by nonproductive cough (in 100 percent) and
  4. dyspnea (in 80 percent) associated with infiltrates on chest radiography (in 100 percent).
  5. Lymphopenia (in 89 percent of those for whom data were available),
  6. elevat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 (in 80 percent),
  7. elevate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in 78 percent), and
  8. elevated creatinine kinase levels (in 56 percent) were common.

Empirical therapy: most commonly included antibiotics, oseltamivir, and intravenous ribavir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required in five patients. Three patients died, and five have had clinical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were negative or not clinically significant except for the amplification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from respiratory specimens from five of nine patients and
the iso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five of nine patients.
In four cases both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Conclusions: SARS is a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appears to be of viral origin, with patterns suggesting droplet or contact transmission. The role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a novel coronavirus, or both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Notice: Because of possible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at www.nejm.org on March 31, 2003. It will appear in the May 15 issue of the Journal. Click on "PDF of this article" for the full text.

Copyright 2003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

PMID: 12671061 [PubMed - as supplied by publisher]

SARS, 非典型肺炎 與 典型肺炎 比較表

典型肺炎

(大葉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

(間質浸潤型肺炎)

SARS 非典型肺炎

(冠狀病毒型肺炎CVP)

常見症狀 發燒 畏寒 咳嗽帶痰 胸痛 發燒但較少胸痛及畏寒 乾咳 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頭痛 肌肉痛 發燒
臨床檢驗 白血球上昇 通常可在痰中找 到致病菌 胸部Ⅹ光呈大葉型肺炎 白血球微幅上昇 痰中通常找不到致病菌 胸部Ⅹ光呈間質性浸潤 快速測試研究中
常見病原體 嗜肺炎雙球菌 血桿菌 克雷氏菌 部分厭氧菌及革蘭氏陰性菌 肺黴漿菌 退伍軍人症 濾過性病毒等 新種冠狀病毒
用藥治療 頭孢子菌素或盤尼西林 抗病毒藥物 四環黴素或紅黴素 抗病毒藥物(Ribavirin)+ 類固醇 抗生素無效

SARS, 非典型肺炎 與 典型肺炎 詳細比較表

參考資料

冬季是肺炎的高發季節,有關醫學專家因此建議,老年人和體弱者應該提前接種肺炎疫苗。但是,人類肺炎是個大家族,按不同的病原體分類大概有25到30種,其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類別
詳細病名
常見患者
常見症狀
治療及預防
細菌性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 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細菌性化膿性肺炎,常佔肺炎總數的一半以上。原發性多見於男性。繼發性多見於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發病突然,有打寒戰、高熱、胸痛、全身肌痛、咳嗽、咳鐵鏽色痰等症狀,重則呼吸困難或有胃腸道症狀。 治療首選青霉素,免疫預防有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保護期長達5年。
  軍團菌感染 多在夏秋季發病,常發生在中老年及免疫功能低下和慢性病者中。 突起高熱、寒戰、全身肌肉酸痛、頭痛、水瀉、惡心、嘔吐、胸痛、幹咳、呼吸困難,伴有神經系統症狀等。 治療可用紅霉素、利福平或環丙殺星。
  克雷白桿菌肺炎 常發生於中老年男性、長期飲酒的慢性支氣管肺病患者 痰粘稠,呈磚紅色,難咳出,有的咯血。 可用頭孢子菌素、慶大霉素治療。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多繼發性 起病急,反復高熱、寒戰、大汗、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咳膿性或血痰。 可用新青霉素或頭孢子菌素治療。
  肺鼠疫和肺炭疽   二者症狀極相似,均有寒戰、高熱、胸痛、咳嗽、血痰、呼吸困難
前者痰中可查出鼠疫桿菌;
後者有炭疽病畜及細菌戰劑接觸史,痰中可檢出炭疽桿菌。
 
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

肺炎支原體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能營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其無細胞壁,能通過濾菌器,可在無細胞的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含有RNA和DNA,經代謝產生能量。

常佔肺炎總數的15%到20%

肺炎支原體肺炎佔非細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種原因引起肺炎的10%。其秋冬季節發病較多,但季節性差異不明顯。國外報告,15%∼20%的社區獲得性非流行性肺炎為肺炎支原體肺炎,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有增多趨勢。肺炎支原體由口、鼻分泌物經空氣傳播,引起散發或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為嚥炎和支氣管炎,部分累及肺而引起肺炎。感染主要見於兒童和青年人(約佔71%),人群密集的地方(如軍隊、學校等)感染率高。

起病緩慢、發熱、嚥喉痛、劇烈頑固性幹咳、乏力、肌肉酸痛或有皮疹。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潛伏期為14∼21天,多數患者起病緩慢,1/3∼1/2無症狀。通常以嚥炎、氣管、支氣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形式出現,其中肺炎最重。症狀的發生頻率依次為咳嗽、發熱、乏力、畏寒、頭痛、肌肉或關節痛、嚥痛、膿痰、耳痛等,部分患者有類似上感症狀,胸痛少見,半數患者可聞及幹濕性羅音。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情一般較輕,少數患者較重,但很少死亡。其特點是熱退後咳嗽及肺部羅音消失較慢,可延長至6周左右,多與X線征象的消散相平行。少數患者可發生肺膿腫、肺門淋巴結腫大、縱隔腫塊等。肺部X線表現多樣化,特點是多與體征不成比例,即臨床表現輕而X線檢查發現較多浸潤病灶,肺部陰影可長至2∼3周消退,少數可延長至4∼6周。

可發生非呼吸系統的嚴重並發症,任何器官均可累及。

目前,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霉素是首選藥物,劑量為每日2g(每次0.5g,每日4次);或用交沙霉素,每日1.2∼1.8g。紅霉素耐藥者可用四環素每日2g,持續10∼14天,以免復發。米諾環素因有較高的脂溶性而被用於肺炎支原體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並發症的治療,每次0.1g,每日2次。近年來,應用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獲得了良好的療效,用法為克拉霉素每次0.5g,每日2次,療程10∼14天;阿奇霉素第1天0.5g,後4天每次0.25g,每日2次。也有應用氟 諾酮類藥物治療獲得良好臨床療效的報道。值得注意的是,對病情較重者應加強支持治療,出現嚴重肺外並發症時,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肺炎衣原體感染

肺炎衣原體感染

衣原體家族僅有衣原體一個屬,包括4個衣原體種,即沙眼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肺炎衣原體和牛衣原體。衣原體系革蘭氏染色陰性、嚴格細胞內寄生的病原體,在細胞漿寄生並產生光鏡可見的包涵體。不同於病毒的是它同時具有DNA和RNA及革蘭氏陰性細菌類似的細胞壁,且對廣譜抗生素敏感。

在肺炎常見病因中佔第3或第4位,以老人、青少年多見

目前,臨床上最常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是肺炎衣原體(TWAR株),這是80年代末新發現的一種衣原體種,系嚴格的人類病原體,不存在動物中間宿主。血清流行病調查顯示,人類的肺炎衣原體感染是世界普遍性的,與人口密度有正向關系。兒童感染率在20%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加、感染率迅速上升,青壯年可達50%∼60%,老年70%∼80%;感染率沒有性別差異。肺炎衣原體傳染途徑是通過呼吸道分泌物的人求人傳播。因此,家庭、學校、軍隊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區域可存在小范圍的流行。肺炎衣原體感染還可能與哮喘、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發作和惡化有關。

發熱、嚥痛、音啞、咳嗽等症。

目前,肺炎衣原體已是繼肺炎雙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之後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體,與嗜肺軍團菌和肺炎支原體一起成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三種非典型病原體。我們調查了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分布情況,肺炎衣原體急性感染率佔23%;潛伏期為15∼23天,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中耳炎和嚥炎,也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但以後者為主,如支氣管炎和肺炎。肺炎衣原體肺炎系衣原體肺部感染的主要形式,其不同於鸚鵡熱肺炎,患者無與病鳥接觸史。肺炎衣原體呼吸道感染多數表現為嚥痛、發熱、咳嗽,受累的肺葉部位可聽到羅音。老年肺炎衣原體肺炎患者臨床表現可能較為嚴重,尤其是合並細菌性感染或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礎疾病時。其復發亦較為常見,尤其是抗生素治療不充分時;但較少累及呼吸系統以外的器官。

肺炎衣原體感染的治療與肺炎支原體相似,簡單而有效,耐藥不多見。其不同處在於治療的時間要長,以防止復發和清除存在於呼吸道的病原體。首選藥物為紅霉素,每次0.5g,每日4次;或多西環素第1天0.2g,以後每次0.1g,每日2次;或四環素(不用於孕婦和兒童),每次0.25∼0.5g,每日4次;療程均為21天。新生兒和嬰兒的用量為紅霉素每日40mg/kg,療程2∼3周。近年來,也有採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療肺炎衣原體感染的報道,後者的療效優於前者,但臨床應用經驗尚少。用法為克拉霉素每次0.5g,每日2次,療程21天;阿奇霉素第1天0.5g,後4天每次0.25g,每日2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紅霉素的劑量太小或療程太短,常使全身不適、咳嗽等症狀持續數月之久。
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性肺炎 主見於老年人、小兒和慢性病患者 有高熱、衰竭、煩躁、劇咳、氣急、呼吸困難 抗菌素治療無效,病死率高。每年九、十月份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進行預防。
  腺病毒性肺炎 多見於6個月到兩歲嬰兒 起病急、熱度高熱程長、嗜睡、萎靡、面色蒼白、吐白色黏液痰、呼吸困難  
  原發性水痘肺炎 多見於成人及年長兒 輕者無症狀重者有高熱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難及心動過速等。 可注射水痘疫苗預防。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多見嬰兒和兒童    
  副流感病毒肺炎 多見嬰兒和兒童    
  鼻病毒肺炎 多見嬰兒和兒童    
  腸道病毒肺炎 多見嬰兒和兒童    
病毒性肺炎

新冠狀病毒肺炎

SARS

少見嬰兒和兒童(而且比較症狀輕微);

5名12歲以下患兒的症狀,則比年長的非典患者症狀輕得多,主要表現為咳嗽和流鼻涕,康復的速度也比較快。此外,兒童非典患者的傳染性也比成年人小。

老人死亡率高.

非典發病率以青壯年居高,其中20歲-29歲發病率最高,達百萬分之29.2,這可能與他們在社會和家庭中工作生活負擔較重,接觸病源較頻繁有關。19歲以下青少年發病率低,9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更低.

從職業分布來看,醫護人員發病率為百萬分之57.6,是我國平均發病率的38倍。學生發病率低,只有百萬分之0.9.

男女之間發病無差別,從年齡看青壯年佔70%,與既往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老少較多不同;因最初起病時防護措施不夠,醫務人員屬非典型肺炎高發人群;在家庭和醫院有聚集現象;非典型肺炎第一代的傳播潛伏期在4天-5天,第二代在10天左右,其病原傳染力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下降。C13

  1. 高熱 >100.4 oF (>38 oC),和 [但有部份人是不會發高熱的!]
  2. 咳嗽或呼吸困難, 和
  3. 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 發病十天內
  • 曾接觸此病患者 或
  • 曾往此症爆發地方 或
  • 住在此症爆發地方

(以上按世衛的指引

其他報導(大公報 20/4/2003):非典型肺炎急性起病﹐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同時伴有頭痛、關節痠痛和全身痠痛、乏力等症﹔還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乾咳、少痰﹐部分病人出現呼吸加速、氣促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狀。

但淘大花園病人的病徵,的確與早前威院爆發的個案不同。淘大的個案較多出現肚瀉或腸胃炎,有些個案甚至沒有咳嗽及流鼻水等病徵,而且不少病人已及早入院,並採用大劑量藥物治療,但仍有小部份病人病情不穩定。(蘋果 15/4/2003)

潛伏期為1-11天(4/4/2003),大多數人發病為4天。症狀與流感相似,但病情發展較快,易出現進行性肺部感染。以發熱為首發症狀,伴有頭痛、關節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狀明顯,如幹咳、少痰、呼吸加速、氣促、呼吸困難等。極個別病人會出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肺部可聞及少許幹濕羅音,X線胸片可見肺部片狀陰影。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不升或降低。

抗病毒藥物(Ribavirin)+ 類固醇 抗生素無效

同時﹐因為是非典型﹐所以病者驗血時的白細胞並不高﹐甚至是進行性降低﹐用抗菌藥物治療﹐並無明顯效果。

===

以往說的高燒和咳嗽都可以不太明顯、老人的體溫較低,亦有不少個案本身有雙重或多重疾病。

  香港醫管局新界東聯網風險管理總監雷兆輝舉例稱,有個案入院時只出現感冒徵狀,其後患者和家人卻証實均染上非典型肺炎;亦有病人因慢性阻塞性氣管病和股骨骨折入院,手術後並沒有發燒,但出現氣喘和缺氧,其後發現已經染病。故此,醫護人員必須將所有病人當作會傳染般處理,做好防染保護。

其它肺炎 厭氧菌肺炎      
  肺部真菌感染      
  肺念珠菌病      
  艾滋病併發肺部感染(肺結核、肺孢子虫肺炎)      
對比

流行性感冒病毒

其流感病毒有上百種類型﹐傳播迅速。

普通流感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和發熱﹐病程一般須經歷一至二周﹐不過普通流感較「非典」﹐預後良好。

感冒者易感染病毒肺炎或繼發細菌性肺炎等﹐感染後白血球增高﹐用抗菌素抑制往往有效。

對於普通流感的預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板藍根、感冒沖劑、雙黃連等藥物﹐甚至可以用疫苗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而這些預防藥物對「非典」則無作用。

 

流行甲3型感冒

海南本次流行主要發生在學校、醫院、監獄等人群較為集中的單位,以中小學生為主,傳播蔓延快。

 

近期沒有非典接觸史而出現咳嗽、四肢酸痛、發熱(體溫高達38-40度)

患者起病急,多以發熱起病,治療3-4天症狀明顯減輕、康復。個別體弱者還出現肺部感染。

而流感的傳染源除患者外,患者在潛伏期內沒有症狀時也可傳播病原體。目前,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是進行疫苗接種,對口接種與流行毒株同型鳳苗可以保護大部分易感者免於發病,價格在40-80元之間。

 

過氧乙酸過敏症狀 (轉繁體

由於過氧乙酸對空氣的消毒效果明顯,所以很多家庭也都使用過氧乙酸消毒。但過氧乙酸溶液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有刺激性,在配制或在噴洒過程中過氧乙酸容易在環境中滯留,產生過敏現象。 喉嚨難受、胸悶、呼吸困難、自覺體溫高等。

過氧乙酸原液為強氧化劑,在配制溶液時應戴橡膠手套,防止藥液濺到皮膚和眼睛裡。同時,過氧乙酸具有很強的揮發性,散裝時不要太滿,容器的蓋不能太緊。

所謂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要符合以下1+2+3條或2+ 3+4條標準。

1、流行病學史 與發病者有密切接觸史,或屬受傳染的群體發病者之一,或有明確傳染他人的証據;發病前2周內曾到過或居住於報告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並出現繼發感染病人的城市。

2、症狀與體征 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體溫一般高於38℃,偶有畏寒;可伴有頭痛、關節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瀉;常無上呼吸道其他症狀;可有咳嗽,多為幹咳、少痰,偶有血絲痰;可有胸悶,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氣促,或明顯呼吸窘迫。肺部體征不明顯,部分病人可聞少許濕羅音,或有肺實變體征。

3、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4、胸部X線檢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改變,部分病人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常為雙側改變,陰影吸收消散較慢。肺部陰影與症狀體征可不一致。若檢查結果陰性,1至2天後應予復查。

 

大家可能會發現SARS的病狀(按世衛的指引)在不少的肺炎中可以看到;因此可以說除了接觸史外,根本很難分別SARS與其他肺炎.

例證:

  1. 衛生 署在一名已康復出院的普通肺炎病人血清中,發現冠狀病毒抗體,證實她曾感染沙士。(蘋果4/6/2003)
  2. 衛生 署 昨 日 公 布 , 再 有 一 名 北 區 醫 院 病 人 在 逝 世 後 , 才 證 實 感 染 非 典 ; 該 院 先 後 有 四 名 逝 世 的 病 人 在 稍 後 才 被 證 實 感 染 , 另 有 七 名 病 人 及 醫 護 中 招 。 (蘋果4/6/2003)